2019年5月1日 星期三

2019年05月行事曆

頭腦非常害怕你成為一個觀照者。為什麼頭腦會這麼害怕你成為一個觀照者呢?——因為成為一個觀照者就是頭腦的死亡。

頭腦是一個做者,它想要去做事情,而觀照者是一個無為的狀態。頭腦在害怕:「如果你變成一個觀照者,我將不再會被需要。」而某一方面來說,頭腦是正確的。

一旦觀照者在你內在升起時,頭腦必將消失,就好像如果你將光帶進房間時,黑暗必將消失——這是無可避免的。頭腦只有當你保持沉睡時才會存在,因為頭腦是一種做夢的狀態,而夢只會存在於酣睡中。

藉著成為一個觀照者,你就不再是昏睡的,你是清醒的。你變成覺知!非常的清楚、透徹,非常的年輕,而具有朝氣。你變成一團火焰——強烈地,從兩端燃燒——在那個強烈、光、意識的狀態中,頭腦死亡,頭腦自殺。因此頭腦會害怕。

因此頭腦將會為你製造出很多問題,頭腦會提出很多很多問題。頭腦會使你猶豫不決,要不要跳進那個未知,頭腦會試著要將你拉回來。頭腦會試圖要說服你:「和我在一起是安全的、保險的。和我在一起你是活在蔽護、保障之中。我會巨細靡遺地照顧你。跟我在一起,你會很有效率、很聰明。一旦你離開我,你將必須離開所有的知識,你將必須離開你所有的安全、保障。你將必須丟棄你的武裝,而走入未知。你不必要冒一切的險,這根本就是沒有道理的。」頭腦會試著找出美麗的藉口、理由。這是一個幾乎總是發生在每一個靜心者身上的理由。

事實上,只有觀照的意識能夠真正的唱歌、跳舞,並品嚐人生,這看起來很矛盾——它的確是!但所有的真理總是看起來很矛盾,記著:如果真理不是矛盾的,那麼它根本就不是真理,它是別的東西。

矛盾是真理的一個基本的、本然的特質——讓這句話滲透到你的心裏去,直到永遠!真理本身就是矛盾的。雖然並非所有的矛盾都是真理,但所有的真理都是矛盾的。真理必然是一個矛盾的現象,因為真理必然包含兩極——正向和負向——而仍然超越其上。真理必然是生和死兩者,而且更多。「更多」意指對這兩者的超越——兩者都是,也都不是。這是最終的矛盾。

當你處在頭腦時,你怎麼可能歌唱?頭腦會製造出痛苦,出於痛苦,將不可能會有歌。當你處在頭腦中時,你怎麼可能跳舞?是的,你可以擺出某些空洞的姿勢,然後把這稱做是舞蹈,但這不是一個真正的舞蹈。

只有一個蜜拉,或是克里虛那,或是謙德雅(Chaitanya)知道真正的舞蹈,這些是知道什麼是真正舞蹈的人。其他的人只知道舞蹈的技巧,但他們的能量是僵滯的,沒有任何的流動、洋溢。活在頭腦裏的人就是活在自我裏,而自我不可能舞蹈。自我可以做出表演,但那不是舞蹈。

真正的舞蹈只會發生在當你已經成為一個觀照者的時候。那時你是如此的喜樂,以至於喜樂本身開始滿溢出來——那就是舞蹈。喜樂本身開始歌唱,一首歌自己開始升起了。而且,唯有當你是一個觀照者時,你才能夠品嚐生命。

⋯⋯什麼是觀照者呢?觀照者是一個參與加入,卻仍然保持警覺的人。「觀照者是處在一種無為的狀態中。」這是老子的話,它的意思是:無所為而為,沒有作為的行動。觀照者不是一個逃離生活的人,他處在生活中,並且活得更淋漓盡致、更熱情洋溢,但內在深處,他仍然維持是一個觀照者,一直記得:「我是一個意識」。

當你走在路上時試試看:記得你是一個意識。走路在繼續著——但一個新的東西被加進來了,一種新的充盈被加進來了,一種新的美。某種內在的東西被加進外在行為中。你變成一團覺知的火焰,那時,走路會帶有一種完然不同的喜悅;你走在地球上,但你的腳根本沒有觸碰到地球。

這就是佛陀說的:經過一條河流,而保持不讓河流觸碰到你的腳。

這就是東方的象徵物——蓮花的涵意。你們一定曾經看過佛陀坐在蓮花上面的雕像或是畫像——那是一個隱喻。蓮花是一種生長在水裏,卻仍然沒有被水觸碰到的花朵。蓮花不會逃到喜馬拉雅山上去,蓮花活在水中,卻仍然保持是遙遠的、非常的遙遠。在市場裏,但不讓市場進入你的存在之中;活在這個世界上,卻不屬於這個世界——那就是「觀照的意識」的涵意。

那就是我一再一再對你們說的:「成為覺知的」的涵意!我不是在反對行動,但你們的行動必須被覺知所照亮。那些反對行動的人,他們必然會成為壓抑的——所有的壓抑都會使你精神分裂,成為不完整、不健全的。

活在修道院中的和尚,無論是天主教、印度教、佛教或是耆那教的和尚都已經逃離生活——他們不是真正的出家人。他們只是在壓抑自己的慾望,而他們已經遠離這個世界,這個行動的世界。如果你遠離這個行動的世界,你又要到哪去做一個觀照者?這個行動的世界是成為覺知的最佳機會。這給你一個挑戰,一個持續不斷的挑戰。

你若是掉入昏睡中或是變成一個做者;那時你就是一個世俗的人,一個做夢者、一個幻象的受苦者——或者你可以成為一個觀照者,卻依然繼續在這個世界上生活;那時你的行動將會有一個不同的品質。這才是真正的行動。那些不覺知的人,他們的行動不是真正的行動,而是反動、反抗:他們只會反抗。某個人污辱你,然後你反抗,你抗議。污辱佛陀;他不會反抗——他會行動。反抗依靠別人——他按一個按鈕,然後你就只是一個受害者、一個奴隸,你像是一個機器人般的運作。

真實的人,一個知道覺知是什麼的人絕不會反抗;他出自自己的覺知去行動。他的行動不是出自別人對他的行為,沒有人能夠按他的按鈕。如果他自發性地覺得對的事,他就去做;如果他覺得不需要做任何事,他就保持安靜。他不會壓抑自己,他總是敞開的、開放地去表達自己。他的表達方式是多層面的。在歌曲中、詩中、舞蹈中、愛中、祈禱中、慈悲中,他流動著。

~~奥修

2019年4月1日 星期一

2019年04月行事曆

首先,你必須了解行為的本質以及其中隱藏的涵義,否則不可能放鬆下來。即使你想要放鬆下來,若你沒有察覺、了解自己行為的本質,要放鬆下來是不可能的,因為行為並不是單純的現象。

很多想要放鬆下來卻做不到。放鬆就像是開花,是勉強不來的。你必須了解這整個現象,了解你為何如此狂熱,為何讓行動佔據所有心思,為何如此執迷於各項活動中。

記住兩個詞:一個是行動(action),另一個是活動(activity)。行動不是活動,活動也不是行動,它們的本質剛好一百八十度相反。行動是當情境有需要的時候你採取行動:回應;活動則是可有可無,它並非對當下的反應,而是因為你的內在是如此焦躁不安,所以藉外在理由從事各種活動。

行動源自寧靜的頭腦,是世界上最美的事;而活動來自焦躁不安的頭腦,是最醜陋的。多行動,活動會自動消失,慢慢地,你將會被蛻變。蛻變需要時間,它有它自己的季節,也急不得。

現在你了解放鬆的意思了,那意味著內在沒有活動的驅力。放鬆並不意味著像死人一樣躺著;你也做不到,只能假裝。你怎麼可能像死人般躺著呢?你是活人,只能裝模作樣罷了。當內在渴望活動的驅力消失時,放鬆會自然來到你身上,這時你的能量是在「家」,而非四處移動,一旦情境需要時也能立即採取行動。就是這麼簡單,不需任何理由,就只是放鬆地與自己在一起。放鬆,就是「回家」。

不只是身心放鬆,而是遍及你整個人。

你太執迷與各種活動,當然會累、散漫、枯槁與封閉。生命力無法流動。只有堵塞、堵塞、堵塞。不管你做什麼都處在狂亂的狀態。當然就感到需要放鬆下來。這就是為什麼每個月有那麼多關於「放鬆」的書出版,我從未看過有人因為看了這些書而放鬆下來!他反而更歇斯底里,因為他的一生依舊無動於衷。他對活動的迷戀依舊,這個病還在,他們只是假裝放鬆。他們躺下,不管內在滿滿的混亂以及即將爆發的火山能量,遵照那本「如何放鬆下來」書的指示在放鬆。

沒有任何書能夠幫助你放鬆,除非你讀的是你內在的本性,這樣放鬆就不是你必須做的事。放鬆是一種「不在」,活動的「不在」,而非行動。

不用做什麼!連瑜珈體位都不需要,你不需要扭曲或彎曲身體。什麼都不用做!只需要活動消失,而這該如何發生呢?它是透過領悟而發生的。

領悟是唯一的要求,如果你夠覺知,就在活動中它會突然間停止。如果你覺知自己正進行的活動,它會停止,這就是帝洛巴說的:身體什麼都不做,就是放鬆。

放鬆意味著:這個片刻已經夠好了,不可能在有更多的要求和期待。沒有什麼好要求的,你擁有的已經太多,超過你所能想像、期待的。於是,能量不流向任何地方而變成寧靜的能量池。你融化在自己的能量裡,這個片刻就是放鬆。放鬆不是身心,放鬆是整體性的。那就是為什麼諸佛一直說:無慾,因為他們知道如果有慾望你就無法放鬆下來。

放鬆不是體位,放鬆是一種你能量完全的蛻變。 ~~奧修

2019年2月28日 星期四

2019年03月行事曆

[ 動態靜心21天 - 獻給靈魂的追尋者]

日期:3月1日至3月21日

動態靜心的通用性

問徒問:有沒有什麼靜心是特別針對不同能量、不同型態的人呢?例如:昏沉型 (tamas)、衝動型(rajas)或有情型(sattva)的人?
奧修說:動態靜心真的是一種非常罕見的現象。它不屬於任何型態;它適合所有類型的人。

   對昏沉型的人──遲鈍、呆滯──動態靜心會把他帶離昏沉狀態。那會在他身上產生豐沛的能量而打破昏沉的狀態,即使不是全部,也會有某部分被打破。如果一個 昏沉型的人準備好要做動態靜心,效果會很不可思議,因為這種類型的人並不是缺乏能量。他有能量卻不活耀。能量處於沉睡狀態。動態靜心就像是鬧鐘一樣;把遲 鈍轉變成活耀,讓能量動起來,把昏沉中的人帶離昏沉狀態。
   第二種型態,衝動型的人,非常活躍,事實上是太過動了而找不到地方發洩他的能量,他的能量在很多向度上被壓抑──動態靜心能夠幫助他釋放沉重的負擔。做完 動態靜心之後他會感到輕盈許多。生活中不斷糾纏他的過度興奮就會緩和下來。他的一部分糾纏能量就會溶解掉。當然,它會比昏沉型的人還佔優勢,因為昏沉型的 人必須先讓自己動起來,他的能量處於梯子的最下一層,然而一旦他變得活耀起來,每一件事都變得有可能。一旦他活耀起來,他就變成第二型──衝動型。
    動態靜心對有情型的人幫助頗甚。他並非遲鈍,所以不需要提昇他的能量。他也沒有過動的能量,他不需要任何發洩,他的能量比前兩類型的人還平衡、單純、快 樂、輕盈。那麼動態靜心如何幫助他呢?對他來說那會成為一種慶祝、歌唱、跳舞,與整體在一起,他會是最受益的一個。
   昏沉無力的人需要更多的能量,但是你不能給太多,因為他沒有能力接受它。動態靜心頂多能夠把他帶離昏沉而進入第二階,當然只有在他參與其中才有可能發生。 因為對他們來說?即使決定做與不做對他來說就已經很難。
   這種型態的人來到我這裡,從他們的臉上一眼就知道他們還沉睡著,他們會說:「我們不需要這些動態式的靜心,讓我們做一些寧靜的靜心。」他們談的是寧靜。他 們要一些可以躺在床上就可以做的靜心;費力一點的話,頂多只是坐著的靜心方法。即使那樣的方法他們都未必會做,動態式的靜心看起來對他們來說是太難了。如果他們真的做了,對他們會很有幫助;當然不像第二型的人那麼明顯,因為第二型的人已經在第二階層了。他已經有了一些基礎,動態靜心會更有幫助。透過靜心技巧它會變得更放鬆、沒有負擔,而且輕盈。慢慢的,他會開始朝向最高階層。
   對有情、單純、天真的人幫助最大。他夠多了,所以會受到幫助。自然法則幾乎像銀行一樣:如果你沒有錢,他們就不會給你錢。如果你需要錢,他們會百般刁難; 如果你不需要錢他們會自動來找你。如果你有足夠的錢,銀行總會準備好你要的錢等你。自然法則就剛好像這個樣子:當你不需要時,它給得多:當你需要時,他給 得少;如果你一無所有,它離開你;如果你有一些,它會給你一千零一條路。
   表面上看起來很矛盾:窮人應該得到更多才對。我把昏沉型的人比喻成窮人。那麼富有的人,有情類型的人,應該什麼都不給。但不是這樣的,當你有一定的富裕時,你會有一種磁力吸引財富到你身上。
   昏沉型的人什麼都沒有。他什麼也不是,飽食終日,無所事事。衝動型的人不是無力,而是過動的能量,對這種過動的能量有更多的可能性。事實上,如果能量不流動,就不可能有任何發生,但是衝動型的人能量變得極端抓狂。因為太多的活動使他失去很多能量,他不知道要做什麼或不要做什麼。他不斷的做一些互相矛盾的事:一面做著某件事,另一面又破壞它。他幾乎要抓狂。
   當昏沉型與衝動型回到平衡的能量時,就可能變成有情型。當你知道什麼時候該工作,什麼時候該休息,什麼事情該在辦公室處理不要帶回家,而回家時把工作上的事情留在辦公室,那麼這就是有情型的人。均衡與平穩。
   對有情型的人而言,動態靜心的幫助非凡,因為它會把寧靜與喜樂帶入生命中。他已經知道寧靜,因為均衡會帶來靜止與寧靜。但是寧靜太消極了,除非它變成舞蹈、歌唱、活力,否則還不夠。寧靜很好,但不要太滿足於此,還有很多東西等待著你。
   寧靜就好像醫生在你的身上找不出病徵一樣。但那不表示健康。你或許沒有疾病,但也不必然是健康。健康是不一樣的,它有不同的生命力。沒有疾病的證明並不表 示健康。健康是積極的現象。活力、光芒四射,不是一張沒有疾病的證明。健康不是疾病的反面,健康就是健康。
   寧靜的人,有情型,已經是寧靜的,他過著安靜的生活。安靜,卻沒有歡笑。安靜,卻沒有滿溢的能量、沒有光芒。安靜,卻是黑暗的,光還沒穿透他。他可以完全的寧靜,但是寧靜中,妙音、神聖之音還沒有穿越。動態靜心能夠幫助他進入舞蹈,讓舞蹈進入他的心中,讓歌聲滲入他的每一個細胞中。
   當然,有情型的人助益最多,但是你也無能為力,那是自然界的法則。如果你有,就會得到更多,如果你沒有,甚至你僅有的都會被拿走。
Yoga: the Alpha and Omega


2019年2月2日 星期六

2019年02月行事曆

戈齊福常說,你就像一個家,在那裏沒有人知道誰是主人。有很多人在那裏,每一個人都是客人,而因為沒有人知道誰是主人,所以每一個人都認為他自己是主人,所以任何人在任何片刻變得強而有力,他就扮演主人的角色。

當憤怒變得強而有力,憤怒就變成主人,當愛變得強而有力,愛就變成主人,當嫉妒變得強而有力,嫉妒就變成主人,但那是一個經常性的爭鬥,因為客人有很多個,而每一個人都想要當那個家的主人,都想要擁有那個家,沒有人知道那個房子的所有權人是誰,或許那個所有權人已經走掉了而去作一個長期旅行,沒有回來,或許那個所有權人正在熟睡。

你的「自己」在熟睡,因此所有的耶穌、克里虛納、和佛陀們都堅持說:「醒來吧!」耶穌一直用「醒過來」(awake)這個字使用了很多很多次:「醒過來,注意看,保持警覺。」佛陀一直在說:「變成更有意識。」

那個意義是一樣的,如果你變得有覺知,主人就出現了。就在那個片刻——而這就是它的美——主人就出現了,然後客人就消失了。主人出現的那個片刻,僕人就排成一排而變成僕人,他們就不會宣稱說他們是主人。

所以真正的問題不在於跟憤怒、嫉妒、和恨抗爭,真正的問題在於把主人帶進來,使他覺知,一旦他變得有覺知,每一樣東西就都會就緒,但是這個覺知唯有在你進入源頭的時候才可能。

頭腦一定會保持分裂,它不可能變成「一」,頭腦的本質就是如此,試著去瞭解頭腦的本質。

~~奧修

2018年12月31日 星期一

2019年01月行事曆

愛,有感謝,有深度的感恩。你知道對方不是物品,你知道對方有他的尊嚴、人格、靈魂與個體性。愛使你給與對方全然的自由。當然,這是一個施與受的關係…但是這裡面有敬重。

性,是施與受卻沒有敬重的關係。至於慈悲,你只是給予。你找不到有任何要求回饋的想法,你只是分享。並非一去不回!而是千萬倍的回饋。這是本然的結果,不需強求。

在愛的關係中,當你給予時,內心深處你一直期待應該要有回饋。如果沒有,你會感到抱怨。你或許不說,但是它會以一千零一種方式干擾你,例如你會一直抱怨自己感到被欺騙。愛似乎成了微妙的交易。

在慈悲中,你只是單純的給予。在愛之中,你感激是因為別人給與你。在慈悲中,你感激是因為別人從你身上獲得,你感恩是因為別人沒有拒絕你的給予。你已經具備了給予的能量,你已經擁有許多花朵要分享,而且對方也允許接納。你為對方的接納心存感謝。

慈悲是愛的最高形式。它帶來更多的回饋;我說千萬倍。但那不是重點,你不是為回饋而做。即便沒有回饋也不會有抱怨。如果有你會很驚訝!感到不可思議。如果沒有也沒問題。你決不會對別人分享你的心而要求任何條件。你只是單純因為你擁有而分享;你擁有太多,所以如果不大量分享那會變成你的負擔。就像是攜帶著過多水氣的雲必須降下雨一樣。下次當下雨的時候靜靜地看,你會聽到;當雲朵灑完雨水而大地吸收雨水時,你總會聽到雲朵對大地說:謝謝。大地幫助雲朵卸下負擔。

當一朵花綻開,它必須分享在風中分享它的芬芳。本來就是如此!那不是買賣,不是交易,那是天性!花朵充滿了芬芳,該怎麼辦呢?如果這朵花緊握住自己的芬芳,它一定會非常緊繃,極度痛苦。生命中最苦悶的時候就是當你無法表達、無法溝通、無法分享。最可憐的人就是那些無事可分享,或是有東西可分享卻失去分享的能力與藝術,這種人最可憐。

充滿性慾的人是非常貧乏的,充滿愛的人相較起來就豐富多了。慈悲的人最富有,是世界的頂端。他沒有限制,沒有界限。他單純地分享然後繼續他的道路。他甚至不會等著你道謝。他以極大的愛分享他的能量。這就是我說的治療。

佛陀過去經常對他的門徒說,每一個靜心之後要立刻分享慈悲,因為當你在靜心中愛會成長,心中開始充滿。每一次靜心之後,要對整個世界慈悲好讓你分享你的愛,把你的能量釋放出來,好讓別人能夠使用那些能量。

我也要這麼對你說:每一次靜心之後,慶祝之中,都帶著慈悲。就只是感覺你的能量必須出去以任何方式幫助需要的人們。就是釋放它!你會卸下重擔,你會感到非常放鬆與平靜。而你釋放掉的能量會有許多幫助。永遠帶著慈悲結束你的靜心。

還有,慈悲是無條件的。你不可能只對你友善的人慈悲,只對跟你有連結的人慈悲。慈悲涵蓋一切…它的本質就是涵蓋一切。所以,如果你對鄰居無法感到慈悲,那就別靜心,因為那無關乎特定的人。那跟你的內在狀態有關。要慈悲!無條件的,沒有特別指定的。如此一來你會變成這個苦難世界的一股治療力量。 ~~奧修

2018年12月2日 星期日

2018年12月行事曆

用愛裝滿你的生活。你會說,『我們總是在愛。』我跟你說,你很少愛。你也許渴望愛……這兩者之間是有巨大的差異的。去愛跟需要愛是兩個完全不同的事情。我們中的大多數人一生都停留在孩提的狀態,因為每個人都在尋找愛。去愛是一件很神秘的事情;渴望愛是一件很孩子氣的事情。小孩子們想要愛;當母親給予他們愛,他們能夠成長。他們也想要其他人的愛而家人就愛他們。然後當他們長大,如果他們是丈夫,他們想從他們的妻子那裡得到愛,如果她們是妻子,她們想從她們的丈夫那裡得到愛。

任何想要得到愛的人都會受苦,因為愛是不能夠要求的,愛只能給予。想要並不表示你一定會得到它。如果你想從那個人那裡得到愛他也想要從你這裡得到愛,它就成為問題了。它就好像兩個乞丐相聚並一起乞討。全世界到處都是丈夫和妻子之間的婚姻問題,那唯一的原因就是雙方都期望從對方那裡得到愛,而都不能給出愛。

想一下關於你對愛的不斷需要。你想有人愛你,如果有人愛你的話你會感覺很好。但是你不知道的是,其他人愛你只是因為他想你愛他。這就像有人丟誘餌給魚;他不是丟給魚吃的,他是爲了釣魚才丟的誘餌。所有你周圍看到在愛的人都只是在丟誘餌來獲取愛罷了。他們會丟一陣子誘餌,直到某人開始感覺有可能從這個人那裡得到愛。然後他開始展示一些愛,直到最終他們意識到兩個人都是乞丐。他們犯了個錯誤;每一個都認為另一個是國王。當每一個都意識到他沒有從另一個那裡得到任何的愛,那就是衝突開始的時候。~~奧修

2018年11月5日 星期一

2018年11月行事曆

戈齊福神聖舞蹈分享 Kumari

每次聽到Jivan 要來台灣帶戈齊福神聖舞蹈,我的心裡馬上就有個聲音說“參加就對了!”。無關自己跳得好不好、完不完美,而是好好的跟自己相處,讓自己的三個部分頭腦、身體、情緒再度平衡。
有一次的舞蹈練習,大家跳得一團亂,拍點完全沒抓住,整個恐慌從一排擴散到一排,好像情緒會傳染一樣,最後沒有人回到正確的拍點。站在第一排的我,一開始沒喊在拍點上,之後我也回不去拍點上。畢竟大家都亂了,我就放空、僥倖的告訴自己,這樣就好了,之後再專注回到舞蹈上。
音樂停了下來,Jivan站到我的面前大聲地斥責我!我有點驚訝畢竟自己很少出狀況,而且被這樣指著罵。但瞬間我也意識到,在跳舞時我並沒有為自己負責,把回到當下的責任推給了團體的其他成員。重點不是我有沒有做對,而是我出錯後一直沒有回到當下,沒有重新回到音樂、拍點、律動,而是被慌張的情緒、頭腦煩亂給佔滿。責罵像是禪師的棍子,重重的敲擊我,提醒我要醒來,不要受到別人的干擾或影響!“ to be awake, to be present ”

戈齊福神聖舞蹈除了提醒我時時刻刻要醒著之外,也有美好的片刻!在跳Sacred Goose的時候,有一個片刻……就好像暫停了一樣,空白。好像聞到了芬芳、感到寧靜,在那一霎那之間,所有的事物都靜止了。眼淚慢慢的湧上心頭。這個片刻,我想我永遠不會忘記。許多美好、深刻、覺察自己的時光,充斥在戈齊福神聖舞蹈的每個片刻裡,讓自己更靠近自己,了解自己,並且更加覺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