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11月2日 星期四

2017年11月行事曆

靜心是一種死亡──你現在的一切面貌的死亡。當然有一種復活會出現,而那會是一個完全展新、新鮮的原始本性,你甚至未覺察到它深藏在你裡面。
只是一小片刻你溜出你的人格之外而碰觸到你的個體性,它發生在詩詞中、在音樂中,在舞蹈中。但是因為它僅發生在一個小小的片刻,所以你並不害怕;你總是回來了。

在靜心中,一旦你進入了,你就是進入了。之後,甚至當你復活過來時你是一個全然不同的人了。舊的人格無法在任何地方再被找到了。你必須再次從ABC開始你的生命,你必須帶著全新的眼睛、帶著一顆完全展新的心學習每件事。那就是為什麼靜心創造了恐懼。
~~奧修

2017年10月2日 星期一

2017年10月行事曆

意識的鐘擺繼續在靜心和愛之間、在單獨和一起之間擺動,而因為到目前為止,世界上所有的宗教都不是屬於愛就是屬於靜心,它們都只是片斷的,不是全然的。我給你們全然的宗教,我不選擇。

比方說,佛陀選擇靜心,他給你對靜心的愛,而不是其他的愛,他只教你要單獨,完全單獨,其他沒有,那是好的,那對於已經厭倦世界的人來講是非常好的。

他已經厭倦世界,已經對世界感到膩,他是一個國王,他不是一個乞丐,他已經對女人厭倦,他的父親為他選了很多全國最漂亮的女孩子,他有一群最漂亮的女眷。如果你能夠集所有世界上漂亮的女孩在你家,那麼你能夠住在那裏多久呢?只要想想看,一個就太夠了。

現在,所有全國最漂亮的女人都在那裏,它一定令人瘋狂,如果他逃棹,那是不足為奇的。他父親為他安排了所有的賞心悅事,為他安排了每一種會使他高興的事,如果他對那些事情變得很膩,那是不足為奇的。他移到了另一個極端,因為另外一極已經太多了,他逃進叢林裏,他變成單獨一個人。

有一些宗教是屬於靜心的宗教——佛教、耆那教,有一些宗教是屬於愛的宗教——基督教、回教。這一點必須被瞭解。耶穌是一個貧窮的人,穆罕默德也是,這不可能是偶然的。馬哈維亞是一個國王,佛陀也是。兩個國王都給予世界靜心的宗教,而兩個窮人都給予愛的宗教。

窮人不可能對「別人」(the other)感到膩,窮人並沒有那麼足夠的「別人」,窮人渴望「別人」,那個「別人」或許是女人、或許是金錢、或許是權力、或許是聲望,也或許是神,那都沒有差別,「別人」或「他物」是需要的。

基督教和回教兩者都是祈禱和愛的宗教——對神的愛,對神祈禱。在佛教或耆那教裏面根本就沒有容納神的地方,因為沒有容納別人或他物的地方。單獨就足夠了。在耆那教或佛教裏並沒有任何 像祈禱這樣的東西,那個字沒有被聽到過,他們只知道靜心。基督教對靜心一無所知,這些事並不是偶然的,它們表現出創始者的某些心境。

我給你們一個完全的宗教,一個兩者都容許的宗教。當你對別人感到厭倦,你就進入靜心,你就擺動到另一極而進入靜心,當你對單獨感到厭倦,你就擺動到它的另一極而進入愛,兩者都很好,這兩者是互相矛盾對立的,但是透過矛盾會產生出很大的喜悅。

如果你只有一個,你將不會有那種豐富,那一個可以給你寧靜,或者給你很大的喜悅,但是兩者可以給你某種無限寶貴的東西,那是無與倫比的。兩者在一起能夠給你一種寧靜的狂喜、一種和平的喜悅。在最內在的核心,你保持完全寧靜,而在周圍是那個舞蹈。當寧靜在跳舞,或者是當寧靜在歌唱,那是最豐富的,那是高峰中的高峰,因此我堅持兩者。

蕭伯納有一次在一個晚會中單獨一個人坐在房間的角落,他的女主人來到他身旁很關心地問他:「你不覺得很愉快、很享受嗎?」

蕭伯納回答:「我正在享受這一切。」

他碰到了一個偉大的真理,有一個偉大的洞見:一個人自己就是任何人可以享受的一切。生命開始進入寧靜的品質。但是如果你只能夠享受你自己,而從來不能夠享受別人,那麼你將會錯過其他的層面。一個人必須能夠享受他自己,也能夠享受別人,那就是我所說的完整的人、神聖的人。~~奧修

2017年9月1日 星期五

2017年09月行事曆

當愛的能量稀薄時,負面情緒就會流出來。

愛總是一開始的時候美妙,因為你還沒有把破壞性能量帶進來。一開始的時候你帶入正向的能量進入關係中。兩邊都帶入他們的正向能量進來,所以簡直是不可思議的好。但是慢慢地,負面能量會開始溢出來;你無法永遠抑制它們。而且一旦你的正面能量結束了;那是很小的能量……而負面能量是非常大的。正面能量只是非常小的量,所以蜜月期幾天下來就完了,接下來就是負面能量。於是地獄打開了它的大門,而你卻不知道到底怎麼了;這麼美好的關係為什麼會觸礁呢?

如果你開始時就有警覺,那是可以避免的。所以把你的正面能量倒入關係中,但是記得,很快的負面能量就會進入。當負面能量進入時,你必須單獨釋放它。到房間裡面釋放你的負面能量,不需要把它丟到對方身上。

如果你要大喊大叫、要生氣,到房間裡面去喊、發洩憤怒、打枕頭。因為沒有人應該這麼暴力地把東西丟在別人身上。他們並沒有對你做錯什麼事,所以為什麼要丟在他們身上呢?最好是把所有的負面情緒丟到垃圾桶裡。

如果你保持警覺,你會很驚訝看到它可以被這麼處理;一旦負面能量被釋放之後,正面能量就會再度滿溢出來。

只有當關係持續很久之後才能一起釋放負面能量––當關係非常穩固時––同樣的這也應該要以治療的方式來做。當關係中的兩個人已經變得非常非常警覺、非常正面、已經穩固到如同一體而能夠寬容;不只寬容,同時可以利用對方的負面性––他們必須共同協議:現在也可以當成治療手法一般一起進入負面能量。

同樣地,我的建議是,讓過程非常有意識,非常謹慎,而不要是無意識的。彼此決定:每天晚上一個鐘頭一起進入負面能量––像遊戲一般––而不是隨時隨地倒負面能量。因為人們並不覺知––一天24小都不覺知––但是你們可以兩個人有一個鐘頭的時間內坐在一起進入負面。那麼這就會是遊戲,像是在團體裡。一小時之後,你們結束它而沒有任何殘留,不要把它帶進你的關係裡。

第一步,負面情緒應該要在單獨的時候被釋放。第二步,負面情緒應該在特定的時間,在雙方同意之下發洩。第三步,只有當你變得自然,那麼就不需要害怕。你可以表達正向或負向,兩者都很美,但是只有在第三階段的時候。

如果在第一階段你開始感到不再憤怒––你坐在枕頭前,憤怒並沒有出現。它會持續幾個月,然後有一天你發現它不再流動,它變得無意義,你不再一個人生氣。那麼第一階段就結束了。但是等等看對方的第一階段是否也結束,如果結束了,就是第二階段的開始。然後一或兩個小時,你們可以決定早晨或晚上,謹慎地進入負面能量裡。那是一種心理劇,是很客觀、非個人的。

你不猛打;打,但是不要打對方。事實上你只是丟出你的負面能量。你不是在責難對方,你不說:你是壞蛋,你只是說:我覺得你很壞。你不說:你侮辱我,而是說:我覺得受到侮辱。那完全不同,這是一個謹慎的遊戲,我感到受侮辱,所以我丟出我的憤怒。你是最接近我的人,請你成為我發怒的藉口……對方也一樣。

同樣的會到一個點,你們發現這個謹慎的負面性不再運作。你們坐在那裡一個鐘頭,你沒有東西出現,他也沒有東西出現。那麼第二階段就結束了。

第三階段,第三段是生命的整體。現在你可以表達負面或正面,你是自發性的。

這就是愛能夠進入婚姻的過程。

~~奧修


2017年7月31日 星期一

2017年08月行事曆

沒有對或錯這回事。它要看情形而定。它要視立場而定。沒有一種非常強硬的東西,可以讓人決定那是對的還是錯的。沒有這種價值觀。同樣的事情對一個人來說可能是對的,而對另一個人來說卻是錯的,因為事情多多少少都會視不同的人而定。同樣的事情在某一刻對某個人來說可能是對的,而另一刻卻可能是錯的,因為它要視情況而定。

但是我們都帶著一種餘毒,一種已經深植在我們身上好幾世紀的餘毒,就好像世上有對的東西和錯的東西一樣。你一直被人用亞里斯多德式的分類法來教導。這是對的、那是錯的。這是白的、那是黑的。這是神、那是魔。這些分類法都是假的。生命不會被分成黑與白。大部份的生命反而更像是灰色的。
~~奧修

2017年6月30日 星期五

2017年07月行事曆

責任……當我們去看它的原始意義,它意味著成為有反應的。愛是一種反應!當別人在叫你的時候,你是準備好的,當別人邀請你的時候,你就進入他,而當別人不邀請的時候,你不會加以干涉,你不會侵犯他人。當別人在歌唱時,你也是歌唱來作為反應,當別人將他或她的手給你,你會用很深的反應來握住它。

責任意味著敞開,並且準備好要去反應。但是常常會有這樣的事發生,有人在呼喚你,但是你不反應,你保持封閉,有人想要愛你,但是你不幫助他,你不合作,相反地,你製造出一些障礙。如果你就是這樣在做——大多數的愛人都是繼續這樣在做——當別人叫你的時候你不反應,那麼當你叫他的時候,他也不反應。因為當別人叫你的時候,你認為這是可以增強你的自我的機會——不要反應,那麼你就覺得你自己是主人,沒有人可以催促你,沒有人可以把你拉進你已經準備好要進入的事情,你不遵循任何人。

你的愛人來,她很高興,她想要在很深的寧靜當中跟你在一起,但是你卻保持封閉,那麼當你在呼喚的時候,對方也不會有回答。你是否曾經看過小鳥在互相呼叫?它們會有反應。一隻布穀鳥在呼叫,然後停下來,接著另外一隻就有所反應,它們籍著它們的聲音和歌唱來回答,它們或許棲在遠方的樹上,然後它們會開始飛得近一點,它們會有所反應,漸漸地,它們來到了同一棵樹,然後它們就相愛地棲在一起。

當別人在呼喚,你要準備好,用你的全部來反應,不要成為一個吝嗇者,那就是責任的意思。~~奧修

2017年5月31日 星期三

2017年06月行事曆

愛是靈魂的營養品。就像食物是身體的營養一般,靈魂需要愛的滋養。身體沒有食物會虛弱,靈魂沒有愛也會虛弱。沒有一個國家、教堂或既得利益者要讓人們有強壯的靈魂,因為有靈性的能量會叛逆。

愛使你叛逆、改革。愛給你雙翼飛向雲霄。愛給你洞見,所以沒有人能夠欺騙你、剝削你、壓制你。而這些神職人員和政客就只是依靠你的血維生,他們只能靠剝削維生。所有的神職人員和政客都是寄生蟲。

他們得找個確切的方法使你在心靈上虛弱,要百分之百保證,那就是教你不要愛自己,因為一個無法愛自己的人也無法愛別人。這是一種非常狡猾的教導。他們說:愛別人。他們知道如果你無法愛自己就根本不能愛。可是他們卻不斷的倡導:愛別人,愛人類、愛上帝、愛大自然、愛你的太太、先生、孩子、父母,但是不要愛自己。對他們而言愛自己是自私的。

他們說愛自己是最不好的事情。他們把他們的教導弄得看似很邏輯。他們說:如果你愛自己,你會變得很自負、自戀。這不是真的。一個愛自己的人在他身上找不到自我。自我會出現在一個不愛自己反而愛別人,或試著愛別人的人身上。

愛不知道什麼是義務。義務是負擔,是禮節。愛是一種喜悅、分享,愛不拘禮節。愛人從來不會感到他做夠了;愛人永遠覺得還有更多的可能。具有愛的人從來不會覺得他在施與恩惠,相反地,他覺得:因為有人接受我的愛,所以我受到恩惠。別人接受我的禮物沒有拒絕,這就是施與我恩惠。承擔義務的人認為:我比較高尚、有靈性、非凡。看看我是如何服務大眾的!

一個愛自己的人會敬重自己,一個愛自己並且敬重自己的人也會敬重別人,因為他知道,別人跟他一樣:就像我享受愛、尊敬、尊嚴,別人也一樣。他覺知到我們沒有不同。~~奧修



2017年5月1日 星期一

2017年05月行事曆

在一個團體裏非常容易感受到愛,因為每個人都非常友愛,每個人都給予很多,都在分享。感受到愛並不困難。在人們封閉、神經質、吝嗇、不敞開的地方,問題就出現了。社會就是這個樣子。

每個人都是封閉的。並非他們不想去愛。他們渴望愛。他們等著別人來打破他們的冰凍,但他們等著……別人也等著。每個人都封閉在他自己的個人生活裏面……密不透風……等待著某個人、某個救世主來打開他們。但沒有人來,因為別人害怕如果他們去了,你也許會拒絕他們。

一切皆有可能。

你的封閉給人一種你將會拒絕的感覺,所以沒有人敢靠近……每個人都在防衛。對你來講也是一樣的:你害怕走出去或者和別人在一起,因為誰知道呢──他也許會拒絕你。比起受傷害和被拒絕,還是封閉比較好。

於是人們選擇了一種沒有愛的生活。他們是通過算計選擇的。他們是這樣盤算的:如果你不去找別人,就沒有人能拒絕你──那樣你就永遠不會被傷害。不錯──你永遠不會受到傷害,但你也永遠無法快樂。這就是世界上發生的事情。每個人都成了一座孤島,所有的橋樑都失去了。在一個團體裏感受到愛是很容易的,因為大家都是敞開的,但是你會發現外面的世界並沒有這麼敞開。

所以記住,一個團體只是一個看到人們真正是誰的情境。這是所有人的真實面目。如果他們有一個機會,他們就會敞開、友愛、分享。所以每當你碰到不敞開的人,試著讓他敞開。不要害怕你會遭到拒絕。最多你可能會被拒絕……這也要接受。這值得冒險。去敲門。別人也許就躲在門後,在等著人來敲。他也許在防衛,他也許不想敞開自己。推開門……幫助他走出來。每個人的真實面目就和你在這個團體裏感受到的一樣。

在團體裏你會覺得人們是赤裸的、坦誠的。他們一絲不掛……沒有盔甲……沒有防衛。他們就像未受污染的孩子一樣。他們就像他們本來的樣子,但這個世界不允許他們這樣。在團體裏,他們摘下他們的面具,你看到了他們的真實面目。這是每個人的真實面目。

每個人都在渴求愛……追尋……尋找—但是由於恐懼,所以等待。永遠不要被人們的面具所欺騙。這就是團體的訓練。這些人一樣在市場裏面……他們試圖接近。他們試圖坦誠,接納,當一個人變得接納,別人也會鼓起勇氣。這是一種遞增的現象,嗯?所以在一個團體裏這是容易的。它變得容易……它變得有傳染性。當你看到每個人都是敞開的,沒有人擔心,沒有人躲藏,沒有人尋求任何虛偽。每個人都非常的單純、天真和敞開,接納和允許你進入,歡迎你,所以不要錯過這個機會。

感受人的真實面目。這是人類的真實面目。不要以為這是團體引導者或治療師,這個人或那個人的真實面目。這是人類的真實面目。當你走在大街上,觀察。就在假面之後,你會發現同樣的真實面目。感受到真愛,嗯?這樣整個世界和所有的境遇都成了團體的情境。人間真的可以成為天堂。只要允許愛,無條件地允許,讓愛流動。

愛必須要像大海一樣,圍繞著每個人,融化掉每個人的孤島……打開每個人的心門和他們最內在的核心。

所以在一個團體裏容易的事情在外面的世界都不會是容易的,嗯?團體是一種特殊的情境。從那裏學習……學習關於人的真實面目,不要被面具、偽裝所欺騙。堅定不移……試著去找出在哪裡──因為真實的人必然躲在某個地方。愛是你存在的本性。這就是耶穌說「神就是愛」的意思。它不是一種偶然的屬性。它不是某種你可以戴上和脫下的東西。它就是你。並不是人有愛心,而是人就是愛。

所以要深入洞察每一張面孔,找到真實面目,找到本來面目。不要被偽裝所欺騙。不管外表是什麼樣的,都忽略它,告訴那個人:「你騙不了我。我知道你的真實面目。我知道神隱藏在你裏面。我信任你神聖的本性。我不相信你加在自己身上所有的胡扯。」你將會幫助他變得越來越敞開。

你幫助別人變得越敞開,你自己也就會變得越來越敞開,嗯?把這種「疾病」散佈到四面八方!~~奧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