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7月2日 星期四

2015年07月行事曆

門徒問:
親愛的師父,「接受我自己」跟「愛我自己」有什麼不同?

奧修大師:
  有很大的不同。接受自己還是很低的意識狀態——當然,它比拒絕自己、譴責自己要好一點。它只是一種醫葯,而疾病是拒絕、譴責自己。但是任何醫葯都沒有長久的、最終的價值;他的價值只是在於驅除疾病。一旦疾病走了,醫葯也該 「兔死狗烹、鳥盡弓藏」了。
  之所以產生這個「接受自己」的觀念,是因為長期以來,所有的宗教、傳統都教導人們不要接受自己,而是要譴責自己。都說你裡面有些醜惡的東西,你必須藏起來,壓抑它。然後有說什麼生命中也有好的東西,但這些好東西不是天生的,是你必須要去努力學習才能得到的。
  這其中的要點就是:不好的、醜惡的東西是你天生就有的——你必須譴責它、壓抑它、約束它,最好是完全摧毀你的這些天性,但至少要約束住它。社會所尊敬的人主要是那些完全摧毀自己天性的人。這樣的人被稱為聖人、聖雄。
  由於千萬年的灌輸和訓練,你有了特定的道德良心——但道德並不是覺知。
  道德來自社會的訓練。而覺知是你的本性。
  對於覺知來說,你裡面沒有任何不好的、醜惡的東西。自然所提供的一切都能用來幫助你的覺知成長。這是原料。
  在一座美麗的大樓建成之前,你只看到那些髒亂的建築原料,你無法想像:用這些髒亂的原料最終能夠造出美麗的大樓。你可能會想:最好還是把地掃乾凈,把那些原料都扔掉。但是你不知道:地面上這些髒亂的原料將會成為美麗大樓的組成部分。所需要的就是好的建築師。
  大自然給了你一切東西,你能利用這些東西讓自己成為一個神;而你要不要成為一個神,大自然依然給你了自由。如果你是被迫而成為一個神的,那麼你的神性毫無價值——你成了工廠的產品。
  大自然不會強迫你,它只給你巨大的自由:你可以用同樣的原料創造出一個魔鬼,也可以創造出一個上帝;你可以為自己創造一個地獄,也可以為自己創造一個天堂。你可以墮落到最低,也可以上昇到最高。但沒有什麼是不自然的。兩種情況都是你的可能性,你有選擇的自由。
  但所有的宗教都在說一個純粹的謊言。
  它們一直在說:你生來就是有罪的,你的天性、自然性只能把你帶到罪惡中去。你必須跟你的自然性做斗爭。這就是它們的定義。
  看看所有的宗教是如何定義「善」與「惡」的。可能在具體問題上有不同的判斷,但基本原則是一致的,那就是:你身上凡是被自然控制的都是不好的。你必須擺脫自然對你的控制。自然就是邪惡,你必須成為超自然的。
  由此那個拒絕、譴責的觀念自然就產生了。你裡面所有自然的東西都要被拒絕、被譴責。
  這意味著:你必須拒絕生命、破壞愛和歡笑。你必須成為一個機器人,所有的功能都必須是後天的、人造的——按照那些所謂的先知、聖人的旨意去造。
  其實 「天性」、「自然性」就是意味著:不論你做什麼,你都無法破壞它、去除它;最多你只能隱藏它、壓抑它——你把你的自然性稱為「獸性」、「惡魔」。
  正因為人的自然性不被接受,所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很吃香。還沒有誰的思想能這樣在短短的時間內掀起全球性的革命。這其中有什麼祕密?沒有什麼祕密。只要你看看基督教、猶太教和其他宗教都是怎麼對待人們的...它們全都壓抑人的性欲;因為性是你身體裡面最重要的能量。
  性就是你的生命力。
  你是通過性能量而來到這個世界上的。
  精神分析其實是宗教的副產品。如果沒有這些宗教,也就不可能有什麼精神分析。但現在反對宗教的精神分析已經和宗教心照不宣地合作了...很奇怪。
  心理醫生已經很明白這一點:狡兔死、走狗烹——如果精神分析徹底打敗了宗教,那就是精神分析的自殺,他們這些心理醫生就要失業了。
  其實弗洛伊德是個權力欲很強的人,但他又是個懦弱的人,他不敢像耶穌那樣自稱先知,但在他的潛意識中有一個強烈的想成為一個先知的渴望。精神分析就是弗洛伊德的宗教,他是這個宗教的先知。精神分析從一開始就是宗教的同謀,精神分析只是在表面上反對宗教,其實他們做的是同樣的生意:控制人們的精神。起先這個生意只有牧師和政客兩個股東,現在有了第三個股東:心理醫生、心理分析學家、心理學者。他們的合作很默契,可以心照不宣,不需要彼此會面。
  宗教一直用「內疚」——人的自我譴責——來控制人們。
  所以第一件事就是接受自己。
  但我不喜歡「接受」這個詞,因為這其中似乎有這樣的意味:「能怎麼辦呢?我就是這麼個人,我能接受這樣的我。」不,在我看來,僅僅接受自己是遠遠不夠的。
  還要「愛自己」,這是完全不同的。愛自己會讓你感到受祝福。
  不論大自然給了我們什麼——我們是大自然的一部分——我們必須伴隨著歌聲和舞蹈去生活,沒有任何內疚。
  正是因為這個內疚,所以才會有接受自己的觀念。
  應該讓內疚從人性中消失,一旦內疚被拋棄了,所有的宗教都會很快消失。
  接受自己是最起碼的,是一個最小值,但如果你能到達最大值,那為什麼要停留在最小值上?
   「接受」自己仍然帶著某種否定性的東西。「接受」這個詞意味著你曾經拒絕自己、譴責自己,而你現在要拒絕那個拒絕,譴責那個譴責。不,我不希望你被灌輸這樣的觀念。
  我的整個觀點是肯定性的、積極性的,要活生生、要熱烈、要充分享受生命中的一切。
  這就是「愛自己」的意思。
  完全忘記過去,你現在是個新人,就好像你就是亞當、夏娃。沒有什麼過去,沒有什麼宗教存在過,一切都是新鮮的,一切還剛開始,你是第一個人——就像亞當、夏娃。沒有其他人教導你怎麼做。
  你是天之驕子,你擁有大自然的一切,你擁有你自己內在的智慧,你擁有你的本能。你不需要任何指導,直接去行動吧。是的,也許你會犯一些錯誤——其實這並沒有什麼錯,這正是一個人的學習方式,成長方式。也許有時你會跌到——這根本沒有什麼可擔心的。你可以馬上站起來;以後你就會更小心、更警覺,你已經從你的跌倒中獲得了某些東西。每一個過失、每一個錯誤都能讓你有所收獲。
  過失是很可貴的。錯誤是完全必要的。如果你想避免犯錯誤,那麼你就永遠無法成長,你將一樣東西都學不到,你將永遠無法成熟。 
  因此你就好像是第一次來到這個世界上。整個世界都等待著你去探索。當你探索外在世界的時候,你將會很奇怪地發現:你對內在世界的探索也同時進行著。因為當你在探索外在世界的同時,你內在的洞察力、智慧、覺知都變得更敏銳了。一個充分活過生命的人將同時探索外在和內在兩方面,當死亡來臨的時候,他能面帶微笑:他充分享受過了生命,他是從兩頭同時燃燒他生命的蜡燭的。如果你能同時燃燒蜡燭的兩頭,為什麼要吝嗇地只燃燒一頭?當你能享受雙倍的光亮和火焰,那麼就享受它——因為享受不只是享受,每一個快樂都能讓你更接近真正的祝福和狂喜。
  當你到達了那個狂喜的狀態,你就能說:「我到達了,我實現了...大自然在我身上的使命完成了。如果現在死亡來臨,那將會受到歡迎:因為現在只有死亡這一件事情我還不知道。 」你將會熱切地與死亡相遇,你會縱身一躍,跳入死亡。
  但這就是生命的矛盾,
  一個準備去死的人,永遠不會死。
  一個準備跳入死亡的人,死亡對於他就消失了。
  死亡只光顧那些懦弱的人。
  死亡只光顧那些沒有真正活過的人——他們活著的時候就一直是死的。
  對於生命來說,死亡不存在。
  你越是活生生,你就越遠離了死亡。
  當你完全活了,那就不可能有死了。
  那時將只有生命,永生不朽的生命。

2015年6月3日 星期三

2015年06月行事曆

奧修:
”愛你自己, 然後觀照 ~ 今天, 明天, 永遠”

在你的周圍創造出愛的能量, 愛你的身體, 愛你的頭腦, 愛你整個機械式的行為, 愛你整個有機體, “愛”意味著接受它原本的樣子, 不要嘗試去壓抑, 只有當我們不喜歡,反對什麼事時我們才會壓抑. 不要壓抑, 因為如果你壓抑, 那麼你將如何觀照? 我們無法與敵人的眼睛互相注視, 我們只能去看我們所鍾愛的眼睛, 如果你不是你自己的愛人, 你將無法去看你自己的眼睛, 你的真實的臉, 你的存在.

觀照就是靜心, 佛陀的靜心, “觀照”是祂所使用的字語, 祂意味著: 成為察覺,成為機警, 不要是無意識, 不要表現像是在睡覺一樣, 不要像機械式的反應, 像個機器人, 這就是一般人都在做的事.
觀照, 就只是觀照, 佛陀並沒說什麼事需要被觀照----觀照每一件事!!! 走路時, 觀照你的”走路”, 吃東西時觀照你的”吃”, 洗澡時, 觀照著水, 這冰冷的水從你身上淋下來, 水與你身體的碰觸, 這冰冷的感覺, 從你的脊椎一直顫抖上來的感覺--觀照每一件事, “今天, 明天, 永遠”

有一個時刻會來臨, 甚至你可以觀照你的睡覺. 這是觀照最終的階段. 身體在睡覺, 但是仍然有一位觀照者清醒著, 安靜的觀照身體在睡覺. 這是觀照最終的階段, 現在真實的情形正好相反, 你的身體清醒著但是你在沉睡. 然後你將會清醒而你的身體會睡覺, 身體需要休息但是你的意識不需要睡覺, 你的意識就是意識, 它是警覺的, 那是它的本性.

當你變得越能觀照, 你開始擁有翅膀, 然後這整個天空都是你的. 人類是土地和天空的相逢, 身體和靈魂的相逢.

2015年5月5日 星期二

2015年05月行事曆


奧修蘇克拉靜心中心 2015年05月行事曆

2015年4月12日 星期日

2015年04月行事曆

奧修:
不要期待任何未來的事。不要敗壞它,因為如果你這麼做,所有的期待,萬一實現了就會譲作痛苦。你不會因此而快樂,因為那是你的期待,而且實現了。唯有透過驚喜才有可能快樂,唯有當某件你不曾期待的事發生、當某件讓你完全沒察覺到的事發生才有可能快樂。

所以,如果你的期待實現了,你會完全得不到滿足。可是如果你的期待沒有實現,你會感到挫折。你會常常覺得好像你計畫好自己的人生卻不斷上帝擺布,你覺得上帝是敵人,覺得好像大家都反對你。你的期待從來沒有實現,你為此感到挫折。

深深冥想你的期待:如果期待實現了你感到無聊,如果沒有實現你感到被騙,彷彿有一個陰謀一直在對抗你,彷彿整個存在正在密謀對你不利,你感到被利用、被拒絕,卻不會感到自在。而且因為你的期待,整個問題都冒出來了。

不要超前未來,放棄期待。

一旦你不再期待就已經學習到如何生活。那麼,一切的發生都滿足你---不論什麼。一來,你絶對不會感到挫折,因為一開始就沒有期待,所以不可能有挫折。挫折是期待的影子,當期待沒有了,挫折就自動消失了。



2015年3月22日 星期日

3月21日 奧修成道日慶祝

奧修蘇克拉靜心中心

104年3月21日 奧修成道日慶祝

6:00-7:00 動態靜心
9:00-10:00 Sasang
10:30-11:30 Devavani
14:00-15:00 Vipassana
15:30-16:30 亢達里尼
19:30-21:00 OSHO成道日白袍慶祝
歡迎大家一起來慶祝!

2015年3月1日 星期日

Shunyo 只是存在著 團體

奧修蘇克拉靜心中心


【Shunyo 只是存在著 團體】
“只是存在著”意味在信任生命會給予我們所需要的活在每一個片刻裡。無論生命帶給我們的是什麼,我們都接受,那麼就會來到很棒的放鬆。什麼也不用‘做’,只是存在著。
現今生活是如此繁忙,有太多的事情分散我們的能量-透由考慮過去或未來,或者迷失在夢境和慾望中。或是遇到問題、困難狀況,我們無法避免我們的頭腦一直創造糟糕的劇情。我們成為非常習慣能量往外,而很少將我們的能量轉入內在,並且“只是存在著”。當然“只是存在著”很讓人害怕,因為沒有‘做什麼’就會有恐懼事情會照我們所想的那樣發生。而'我們'思考事情應該怎麼樣的方式,常常不是如存在給我們的一樣。
奧修告訴我們:“你們擁有最大的可能性,存在的最核心在你們裡面”。如何認出來並且聲稱什麼才是真正屬於自己的呢?
首先我們需要覺察什麼不是屬於我們的東西。例如,我們的制約,或者你可能會說我們是怎麼樣的人的想法、我們應該成為什麼樣子,而這些想法和應該都是從外面的社會、家人、等等所給予我們的。我們可以創造和這些信念與想法有距離,只要將覺知帶入頭腦種種不同的聲音,不需要拒絕他們而只是簡單地認出這些聲音的出處。
當我們坦率地接受生命的如是,我們會了解到沒有必要擔憂,而我們可以成為自己生命的主人。
‘深入靜心,害怕就會消失,因為你將明白自己是無止盡的。你持續擴展沒有盡頭-回到過去,移向未來,在此時此刻,在這個最當下你在那裡。你純粹地是 -“只是存在著”。’......奧修
【示範之夜】
3月4日(三) 19:30 -- 21:30
【團體時間】
3月6日 (五) 19:30 -- 22:00
3月7日 (六) 10:00 -- 21:30
3月8日 (日) 10:00 -- 18:00
【帶領人】Shunyo
Shunyo ( 欣友 )
是“與大師同在”的作者,書中描述她成為奧修大師的門徒的種種心路歷程,以及個人侍者的身份照顧奧修14年所發生的林林總總。
而現在分享她和奧修生活在一起,工作在一起的生命體會與心得。
近22年來和Marco馬可一起到世界各地,日本、台灣、墨西哥、澳洲、德國、瑞士、法國、英國和意大利,帶領女人團體和靜心課程。



2015年2月28日 星期六

2015年03月行事曆

奧修蘇克拉靜心 2015年03月行事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