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年12月3日 星期二

2019年12月行事曆

人們一直攜帶著他們討厭的東西。他們活在憎恨裡。他們繼續撥弄傷口,以便它們無法痊癒;他們不允許那些傷口痊癒--他們一生都活在過去裡。 除非你開始活在當下,否則你無法忘記過去、原諒過去。我不會對你說:忘記和原諒過去所發生的一切;那不是我的方法。我會說:活在當下,那是接近存在的正面方式。活在當下。另一種說法就是:更靜心的、更覺知的、更警覺的,因為當你是警覺的、覺知的,你就是活在當下。 覺知不會處於過去,也不會處於未來。覺知只知道當下。覺知不知道過去和未來;它只有一種時態,當下。要更覺知,當你開始越來越享受當下,當你感受到處於當下的喜樂,你會停止做這件每個人繼續在做的蠢事。你會停止進入到過去。你不需要去忘記和原諒,它會自己消失。你會很驚訝--它去哪兒了?一旦過去不在那兒,未來也會消失,因為未來只是過去的投射。免於過去和未來的束縛,你將會首次經驗到解脫,經驗到神。在那個經驗中,一個人變成了整體、變成健全的;所有的傷口都痊癒了。突然地,不再有任何傷口存在;你會開始在你裡面感受到一個深深的安樂。...

2019年11月1日 星期五

2019年11月行事曆

希望能夠得到別人的認可,希望能夠得到別人的認識,這是每一個人的需要,我們整個人生的結構就是被教成:除非我們能夠得到別人的承認,否則我們是沒沒無聞的,我們是沒有價值的。我們的工作並不重要,那個承認才重要,這種觀念把整個事情都倒轉過來了。 我們的工作應該是重要的,他本身就應該是一種喜悅。我們應該工作,不是為了要被承認,而是因為我們享受成為具有創造性的,你喜愛工作是因為它本身的緣故。你愛你的工作,所以你才做它。 不必要求別人的承認,如果承認來臨,你就接受它,如果它沒有來臨,那麼你就不要去想它,你的滿足應該是在工作本身。 ~~奧修...

2019年10月2日 星期三

2019年10月行事曆

這是我的生活方式,每一個瞬間都是自發的,都是不可預知的。不但是對於你們就是對於整個世界——對於我自己,我都是不可預知的。我也不知道,明天我也許又不說了,也許會再次沉默。我不能保證明天會怎樣,因為明天不掌握在我的手裡,它是開放的,未定的。當明天到來的時候,我們就會看見了。我們將看見它帶來了什麼。我這一生一直就是用這種方式生活的。 有一天,我離開了家。他們都擔心我。他們希望我進理科大學,但我拒絕了。我說:「那不是我的興趣。我要去學哲學、宗教、心理學……那才是我的興趣,因為我反對哲學家、神學家、牧師、心理學家,我要跟他們戰鬥——用我的一生。」 我父親說:「一個奇怪的興趣——你要跟這些人戰鬥?」 我說:「是的,所以我必須先盡量深入地學習研究他們。對於科學我不反對。我自己還將使用科學,但對於宗教家、哲學家——這些人我要與之戰鬥。」 我父親說:「你想過沒有?你要是進文科大學,我一分錢都不會給你。」 我說:「我不會向你要一分錢。即使你給我錢,我也不會要。」他以為我是說氣話,不是認真的。他很...

2019年9月1日 星期日

2019年09月行事曆

讓他做他的事情,妳繼續做妳的事情,這沒有問題。孩子需要兩者,因為生命就是如此:如果小孩只獲得愛,他會受苦,如果只有艱苦也會受苦。他需要兩者。那就是母親與父親的運作:母親繼續給予愛讓孩子知道有愛,而父親保持嚴厲讓孩子知道生活並不容易。生命就是如此! 有玫瑰也有刺,孩子必須對兩者有準備。這個世界不會只是母親也不會只是辛苦的奮鬥。所以如果你只是不斷地給予他愛,他會沒有骨氣。當他面對真實的生活時他會乾脆垮下來,因為他會等著母親,而她不在,生命可不管他怎樣。這麼一來他會感激有父親,因為生命會好幾次把他推出門外、對他叫罵,然後他知道他對付得了;他已經也對此做好準備了。 小孩必須準備好柔軟與艱辛這兩者、陰陽兼具,那就是母親與父親的作用。必須同時給予孩子女性能量與男性能量:不論發生任何情況他都能夠回應。如果生命是艱辛的他能夠堅強,如果生命充滿愛,他也能夠愛,他不會被固著住。 如果是父親單獨訓練他,他就會被固定住。他會變成一個堅硬的人,他會是個完美的德國人,但是他絕對無法愛,也無法接受愛,因為他不...

2019年8月3日 星期六

2019年08月行事曆

永遠不要害怕眼淚。所謂的文明使你非常害怕眼淚,它在你裏面創造出一種罪惡感。當流下眼淚時,你會覺得尷尬,於是你覺得:「別人會怎麼想?我是一個大男人,而我竟然在哭!它看起來太女性化、太孩子氣了,不應該如此。」如果你停止那些眼淚,你就扼殺了某種在你裏面成長的東西。 眼淚遠比任何你所具有的東西都來得更美,因為眼淚來自你本性的橫溢,而眼淚不必然是悲傷的,有時候是因為莫大的喜悅,有時候因為偉大的和平,有時候因為狂喜和愛,事實上,它們與悲傷或快樂無關。任何非常攪動心的東西,任何佔有你的東西,任何過多的東西,那些你無法容納而開始洋溢的東西——會讓眼淚流下。 帶著極大的喜悅接受它們、喜愛它們、滋潤它們、歡迎它們,透過眼淚,你將會知道加何祈禱。 …… 透過眼淚,你會知道如何看。充滿眼淚的眼睛有能力看到真理,充滿眼淚的眼睛可以看到生命的美以及它的祝福。 ~~奧修...

2019年7月1日 星期一

2019年07月行事曆

靜靜地坐著,只是開始看著呼吸,感覺呼吸。當吸氣進來時,這是第一個點;然後,吸進來的氣到了某個時候會停下來,停止的時間很短暫,這是第二個觀照的點;接下來,氣轉為呼出去,這是第三個觀照的點;等氣完全呼盡時,在它短暫停止的時候,這是第四個觀照的點。然後,吸氣又再度開始……這就是呼吸的迴圈。假如你能夠觀照這全部的四個點,你將會對這麼一個小小的過程所產生的奇跡感到驚奇與驚歎……因為頭腦不在了。 觀照不是頭腦的特質,觀照是靈魂、意識的特質,觀照一點都不是一個心理過程。當你觀照的時候,頭腦停止了,當然,在剛開始的時候頭腦會經常介人,開始玩起它的老把戲,於是你忘了觀照;但每當你想起來的時候,不必覺得愧疚或罪惡,只要回到觀照,一次又一次地回到觀照你的呼吸,頭腦會慢慢、慢慢地愈來愈少介人。 當你能夠連續不斷觀照你的呼吸達四十八分鐘,你將會成道。你覺得很驚訝……真的只要四十八分鐘就好了嗎?因為你以為這沒什麼難的……不過是四十八分鐘!這件事非常不容易,光是在四十八分鐘之內,你就已經淪為頭腦的受害者不知道多少次了!只要拿一隻手錶放在你面前試試看就知道,一開始你連六十秒都沒辦法保持觀照,才六十秒而已,不過一分鐘的時間,你會陷入昏睡許多次,完全忘記觀照這件事,手錶和觀照兩件事你都忘掉了。你被某個念頭帶到遠方,然後突然間你想起來……你看了一下手錶,發現已經過了十秒鐘,你有十秒鐘的時間沒有在觀照。 但是,漸漸地,這是個秘訣而不是練習,漸漸地,你將會吸收這個秘訣。因為當你觀照的那幾個片刻,你是那麼地優雅,那麼地喜悅,一旦你體嘗到那些片刻時,你會想一再地回來,沒有任何目的,只是純粹為了存在的喜悅、為了活著呼吸。 請記住:這與瑜伽所做的不同,在瑜伽中有一個呼吸方式叫做「普那揚」(pranyam,調整呼吸之意),兩者是截然不同的方式,事實上,普那揚正好與佛陀所說的內觀法門相反。在普那揚裏,你做深呼吸,直到你的胸腔漸漸充滿了氧氣,接著你一口氣將所有的二氧化碳吐光;這是一個身體上的練習,對身體滿不錯的,但和內觀法門一點關係都沒有。 在內觀法門當中,並不去改變你自然呼吸的韻律,既不做又深又長的吸氣,也不用異於平常的方式吐氣,就讓它完完全全的正常、自然。你的整個意識必須放在一點上……觀照。 如果你能觀照你的呼吸,接下來你也可以開始觀照其他的事情。走路的時候,你可以觀照走路,吃飯的時候。你可以觀照吃飯,最終極的時候,你可以觀照你的睡眠。到了你能夠觀照你的睡眠時,你就會被送往另一個世界,身體繼續睡覺,內在的一盞燈仍繼續熾熱地燃燒著。你的觀照保持不受干擾,於是一天二十四小時當中,觀照的暗流都一直持續著。你依然做著你的事……外在的世界一切沒變,但對你而言一切都已改變。 有一位禪師正在井邊打水,一個熱中求道的人聽聞過這位禪師之後,便遠道前來找他。他見到這位禪師之後,問道:「請問要到哪里我才能找到某某師父?...

2019年6月15日 星期六

2019年06月行事曆

太過於關心自己是一種最麻煩的病態。你無法高興,不能享受自己。怎麼享受呢?裡面有這多麻煩。除了麻煩和麻煩之外什麼也沒有!而且這些麻煩似乎也沒有解決之道。怎麼辦呢?你會瘋掉。每一個人的內在都是瘋狂的。 你偶爾也需要發瘋一下,那就是為什麼會有憤怒:憤怒是暫時性的發瘋。如果不偶爾漏一些出來,你會因為聚集太多而爆發出來,你會瘋掉。但是如果你一直不斷地關注你這個已經瘋掉的你…… 這是我一直以來觀察到的;那些靜心、祈禱、求道、找尋真理的人比其他的人還傾向神經質。原因是:他們太過於關注自己,太自我中心,不斷的想這個想那個:這裡卡住了,那裡卡住了,這個憤怒,那個悲傷,頭痛、背痛、胃、腳……他們不斷地往內。從來沒有好的時候,不可能,因為身體是一個浩瀚的現象,有許多的事件不斷地發生著。 即使沒有事情他們也會擔心:怎麼沒事呢?然後馬上就得製造出一些事情來,因為那已經變成他們一貫分內的事、那是他們的職業;否則他們會感到失落。要做什麼呢?沒事!我怎麼可能會沒事呢?他們只有當有什麼事情發生時才能感覺到自我––可...

2019年5月1日 星期三

2019年05月行事曆

頭腦非常害怕你成為一個觀照者。為什麼頭腦會這麼害怕你成為一個觀照者呢?——因為成為一個觀照者就是頭腦的死亡。 頭腦是一個做者,它想要去做事情,而觀照者是一個無為的狀態。頭腦在害怕:「如果你變成一個觀照者,我將不再會被需要。」而某一方面來說,頭腦是正確的。 一旦觀照者在你內在升起時,頭腦必將消失,就好像如果你將光帶進房間時,黑暗必將消失——這是無可避免的。頭腦只有當你保持沉睡時才會存在,因為頭腦是一種做夢的狀態,而夢只會存在於酣睡中。 藉著成為一個觀照者,你就不再是昏睡的,你是清醒的。你變成覺知!非常的清楚、透徹,非常的年輕,而具有朝氣。你變成一團火焰——強烈地,從兩端燃燒——在那個強烈、光、意識的狀態中,頭腦死亡,頭腦自殺。因此頭腦會害怕。 因此頭腦將會為你製造出很多問題,頭腦會提出很多很多問題。頭腦會使你猶豫不決,要不要跳進那個未知,頭腦會試著要將你拉回來。頭腦會試圖要說服你:「和我在一起是安全的、保險的。和我在一起你是活在蔽護、保障之中。我會巨細靡遺地照顧你。跟我在一起,你...

2019年4月1日 星期一

2019年04月行事曆

首先,你必須了解行為的本質以及其中隱藏的涵義,否則不可能放鬆下來。即使你想要放鬆下來,若你沒有察覺、了解自己行為的本質,要放鬆下來是不可能的,因為行為並不是單純的現象。 很多想要放鬆下來卻做不到。放鬆就像是開花,是勉強不來的。你必須了解這整個現象,了解你為何如此狂熱,為何讓行動佔據所有心思,為何如此執迷於各項活動中。 記住兩個詞:一個是行動(action),另一個是活動(activity)。行動不是活動,活動也不是行動,它們的本質剛好一百八十度相反。行動是當情境有需要的時候你採取行動:回應;活動則是可有可無,它並非對當下的反應,而是因為你的內在是如此焦躁不安,所以藉外在理由從事各種活動。 行動源自寧靜的頭腦,是世界上最美的事;而活動來自焦躁不安的頭腦,是最醜陋的。多行動,活動會自動消失,慢慢地,你將會被蛻變。蛻變需要時間,它有它自己的季節,也急不得。 現在你了解放鬆的意思了,那意味著內在沒有活動的驅力。放鬆並不意味著像死人一樣躺著;你也做不到,只能假裝。你怎麼可能像死人般躺著呢?你是活人,只能裝模作樣罷了。當內在渴望活動的驅力消失時,放鬆會自然來到你身上,這時你的能量是在「家」,而非四處移動,一旦情境需要時也能立即採取行動。就是這麼簡單,不需任何理由,就只是放鬆地與自己在一起。放鬆,就是「回家」。 不只是身心放鬆,而是遍及你整個人。 你太執迷與各種活動,當然會累、散漫、枯槁與封閉。生命力無法流動。只有堵塞、堵塞、堵塞。不管你做什麼都處在狂亂的狀態。當然就感到需要放鬆下來。這就是為什麼每個月有那麼多關於「放鬆」的書出版,我從未看過有人因為看了這些書而放鬆下來!他反而更歇斯底里,因為他的一生依舊無動於衷。他對活動的迷戀依舊,這個病還在,他們只是假裝放鬆。他們躺下,不管內在滿滿的混亂以及即將爆發的火山能量,遵照那本「如何放鬆下來」書的指示在放鬆。 沒有任何書能夠幫助你放鬆,除非你讀的是你內在的本性,這樣放鬆就不是你必須做的事。放鬆是一種「不在」,活動的「不在」,而非行動。 不用做什麼!連瑜珈體位都不需要,你不需要扭曲或彎曲身體。什麼都不用做!只需要活動消失,而這該如何發生呢?它是透過領悟而發生的。 領悟是唯一的要求,如果你夠覺知,就在活動中它會突然間停止。如果你覺知自己正進行的活動,它會停止,這就是帝洛巴說的:身體什麼都不做,就是放鬆。 放鬆意味著:這個片刻已經夠好了,不可能在有更多的要求和期待。沒有什麼好要求的,你擁有的已經太多,超過你所能想像、期待的。於是,能量不流向任何地方而變成寧靜的能量池。你融化在自己的能量裡,這個片刻就是放鬆。放鬆不是身心,放鬆是整體性的。那就是為什麼諸佛一直說:無慾,因為他們知道如果有慾望你就無法放鬆下來。 放鬆不是體位,放鬆是一種你能量完全的蛻變。...

2019年2月28日 星期四

2019年03月行事曆

[ 動態靜心21天 - 獻給靈魂的追尋者] 日期:3月1日至3月21日 動態靜心的通用性 問徒問:有沒有什麼靜心是特別針對不同能量、不同型態的人呢?例如:昏沉型 (tamas)、衝動型(rajas)或有情型(sattva)的人? 奧修說:動態靜心真的是一種非常罕見的現象。它不屬於任何型態;它適合所有類型的人。    對昏沉型的人──遲鈍、呆滯──動態靜心會把他帶離昏沉狀態。那會在他身上產生豐沛的能量而打破昏沉的狀態,即使不是全部,也會有某部分被打破。如果一個 昏沉型的人準備好要做動態靜心,效果會很不可思議,因為這種類型的人並不是缺乏能量。他有能量卻不活耀。能量處於沉睡狀態。動態靜心就像是鬧鐘一樣;把遲 鈍轉變成活耀,讓能量動起來,把昏沉中的人帶離昏沉狀態。    第二種型態,衝動型的人,非常活躍,事實上是太過動了而找不到地方發洩他的能量,他的能量在很多向度上被壓抑──動態靜心能夠幫助他釋放沉重的負擔。做完 動態靜心之後他會感到輕盈許多。生活中不斷糾纏他的過度興奮就會緩和下來。他的一部分糾纏能量就會溶解掉。當然,它會比昏沉型的人還佔優勢,因為昏沉型的...

2019年2月2日 星期六

2019年02月行事曆

戈齊福常說,你就像一個家,在那裏沒有人知道誰是主人。有很多人在那裏,每一個人都是客人,而因為沒有人知道誰是主人,所以每一個人都認為他自己是主人,所以任何人在任何片刻變得強而有力,他就扮演主人的角色。 當憤怒變得強而有力,憤怒就變成主人,當愛變得強而有力,愛就變成主人,當嫉妒變得強而有力,嫉妒就變成主人,但那是一個經常性的爭鬥,因為客人有很多個,而每一個人都想要當那個家的主人,都想要擁有那個家,沒有人知道那個房子的所有權人是誰,或許那個所有權人已經走掉了而去作一個長期旅行,沒有回來,或許那個所有權人正在熟睡。 你的「自己」在熟睡,因此所有的耶穌、克里虛納、和佛陀們都堅持說:「醒來吧!」耶穌一直用「醒過來」(awake)這個字使用了很多很多次:「醒過來,注意看,保持警覺。」佛陀一直在說:「變成更有意識。」 那個意義是一樣的,如果你變得有覺知,主人就出現了。就在那個片刻——而這就是它的美——主人就出現了,然後客人就消失了。主人出現的那個片刻,僕人就排成一排而變成僕人,他們就不會宣稱說他...